当前位置:首页>知识产权>新闻资讯>正文
新闻资讯

浅谈新《商标法》修订

来源:发布时间:2014-04-04 09:25

新《商标法》于2013年8月30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此次商标法的修订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知识产权界的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得到立法机关的采纳。新商标明确了基本范畴的一些重要原则,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将诚实信用原则作为商标法的根本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其核心是要求人们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权利的取得和行使过程中讲究信用、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最求自己的利益,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新商标明确规定代理机构及商标代理人员、商标注册申请人必须履行的义务、职责及基本原则。强调诚实信用原则,是正确审视当前不诚信行为引发的种种商标乱象,从根源上解决该严峻问题的有力措施。
  第七条 申请注册和使用商标,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商标管理,制止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第十五条未经授权,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九条商标代理机构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或者其他商标事宜;对在代理过程中知悉的被代理人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可能存在本法规定不得注册情形的,商标代理机构应当明确告知委托人。
  商标代理机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委托人申请注册的商标属于本法第十五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的,不得接受其委托。
  商标代理机构除对其代理服务申请商标注册外,不得申请注册其他商标。
  第二十条商标代理行业组织应当按照章程规定,严格执行吸纳会员的条件,对违反行业自律规范的会员实行惩戒。商标代理行业组织对其吸纳的会员和对会员的惩戒情况,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第六十八条商标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办理商标事宜过程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签名的;
  (二)以诋毁其他商标代理机构等手段招徕商标代理业务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扰乱商标代理市场秩序的;
  (三)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的。
  商标代理机构有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并可以决定停止受理其办理商标代理业务,予以公告。
  商标代理机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害委托人合法利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由商标代理行业组织按照章程规定予以惩戒。
  第六十九条 从事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廉洁自律,忠于职守,文明服务。

      二、 明确了各项业务的审查、审理时限

  从现有商标法的执行中发现,有些业务的审查周期较长,同一项业务的审查时间也不相同,商标权利待定时间长,造成商标申请人不能有效的行使商标权利,开发市场。因此,此次新商标明确一些业务的审查时限,让商标申请人了解相关流程,审查进度。
  第二十八条对申请注册的商标,商标局应当自收到商标注册申请文件之日起九个月内审查完毕,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予以初步审定公告。
  第三十四条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提出异议的,商标局应当听取异议人和被异议人陈述事实和理由,经调查核实后,自公告期满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是否准予注册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商标局做出不予注册决定,被异议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做出复审决定,并书面通知异议人和被异议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被异议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异议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四十条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三、 驰名商标的理性回归
 
       驰名商标的认定方面,我国目前采取“双规制”认定制度,即司法认定和行政认定两条途径。共同遵循“被动保护,因需认定、个案认定”等原则,驰名商标的保护主要涉及已注册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和未注册驰名商标同类别保护原则。设立驰名商标的目的并不在于使商标持有人获得更高的声誉或者更高的无形财产价值,而是在于特殊情况下给予商标权人特殊保护,制止侵权,制止和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免遭损害。然而在实践中,企业将驰名商标当做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宣传资源,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把驰名商标包装成“金字招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此次,商标法的修订回归驰名商标的本真制度上来,更好的保护驰名商标。
  第十三条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四条 驰名商标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作为处理涉及商标案件需要认定的事实进行认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在商标注册审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商标违法案件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局根据审查、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商标评审委员会根据处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在商标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十三条规定主张权利的,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可以对商标驰名情况作出认定。
  生产、经营者不得将“驰名商标”字样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第十五条未经授权,代理人或者代表人以自己的名义将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的商标进行注册,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申请人与该他人具有前款规定以外的合同、业务往来关系或者其他关系而明知该他人商标存在,该他人提出异议的,不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