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术贸易>新闻资讯>正文
新闻资讯

技术贸易防骗指南:转让专利切莫着急

来源:中国技术贸易网 发布时间:2011-12-23 1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发明人申请专利的一定限期内,依法将专利发明人的资料刊登在公开出版的《专利公报》上,内容包括:专利发明人姓名、专利名称、专利文摘、专利发明人地址、邮编等等,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在购得《专利公报》后,抓住专利发明人的心理,按照上面的地址、邮编与专利发明人取得联系,进行欺诈活动。

  中国技术贸易网综合广大技术权人的受骗经历,总结出不法份子主要通过虚假评估等10种方式进行作案。希望技术权人以他们的教训引以为诫,在推广转让专利的过程中,慎重来源不明的专利推广转化信函、电话、传真、邮件等,若有可疑信息时要事先通过各种查询渠道,查询相关信息是否真实,一旦受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1、虚假评估:因许多专利发明人迫切地想知道自己专利的真实价值,不法之徒却抓住了发明人的心理,便向专利发明人宣称只要付出一定的价钱就可以得到一份实际评估报告。

  其实,这样完全是个骗局。因为专利评估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首先,要看这个评估单位是否是国家财政部认定的;第二,评估的收费标准国家有明确规定,小于100万元收费为评估价值的千分之六,大于100万元小于1000万元,收费为评估值的千分之二,大于1000万元,收费为评估值的万分之二;同时评估报告必须经评估单位盖章,法人签字\盖章,至少2名以上评估师签字盖章,才有法律效力。只有这样的评估报告银行才能承认。但不法之徒的所谓评估报告,往往与之大相径庭。

  2、虚荣心强;不法之徒抓住一些专利发明人的虚荣心理,进行出版图书。书名往往写的很诱人,例如:《XXX大全》,《XXX大典》,《XXX名人录》等,并称图书是专利转让的依据,依此向专利发明人收取书费,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元。但事实上这些图书往往是专利发明人自己花钱看,有多少专利发明人花钱购书就印刷多少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对这类骗取专利人钱财的图书进行过专门的曝光报道。

  3、虚挂头衔;不法之徒往往向专利发明人收取几十甚至几百元的费用后,便会出售头衔:教授、专家、顾问、博士等等,名义上是为专利发明人转让自己的专利能够成功,必须有相当的身份.这些收费往往叫内聘费。

  4、转让欺诈;不法之徒往往利用专利发明人急于转让专利的心理,向专利发明人去信称看上了这项专利技术,准备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购买,希望专利发明人速到。一旦专利发明人到了,不法之徒便让专利发明人掏钱请客,然后抛出更大的骗局。最后不法之徒就向专利发明人说必须对转让合同进行公证,专利发明人一般会认为确实应该公证,但专利发明人交了几千元公证费高兴的等对方汇款后,便没了下文,殊不知不法分子已于这些不正规的公证单位分了公证费。

  5、大帽压人;不法之徒往往打着国外公司的名义"XXX单位","香港XXX单位","世界华人XXX单位"的名义,向专利发明人索要专利推广转让费,并说转让成功率非常高.而专利发明人往往被这些单位的名称唬住。而实际上这些单位本身就是骗子。

  6、胡乱评奖。专利发明人经常会收到一些信,告知发明人被评上了"XXX国际金奖",同时向专利发明人索要费用。专利发明人在收到这些精美的信后。也极易上当受骗。

  7、投资欺诈;有些报纸打着为专利发明人转让专利的名义,收取千元以上的展示费。随后专利发明人会接到他们早已安排好的来电,称发明人的专利很好,但必须要有论证报告方可投资,顺便告诉发明人论证报告的收费标准。事实上这些论证报告一分不值。

  8、基金欺诈;不法之徒以为专利发明人申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中小企业基金、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的名义索要费用。实际是不法之徒根本不具备申请资格。这些基金本身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直接管理。

  9、政策欺诈;不法之徒打着开发大西北、科技扶贫的名义,索要专利技术推广费用。事实上收到费用后,便没了下文。

  10、会议欺诈;不法之徒以各种名目办会议,进行索要费用并宣称会上将有大企业家参会。但事实远非如此。以会议形式索要费用的诈骗方式,目前在网络上流传得沸沸扬扬。

  中国技术贸易网,真诚提醒技术权人;目前,社会上有一群不法之徒专门行骗专利发明人,不仅行骗方式五花八门,而且形势很难辨别。如果技术权人缺乏专利转让的常识,建议你到相关网站学习。如对专利防骗知识有需要或有兴趣学习的技术权人,可随时登入我们网站(news.k8008.com)阅读"技术贸易警钟"相关知识。